WK綜合論壇, WK综合论坛

查看:2048 回復:2 發表於 2013-7-2 12:14:03
累計簽到:4 天
連續簽到:1 天
跳轉到指定樓層
楼主
發表於 2012-4-27 11:16:39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閱讀模式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
[風俗] 难得一见——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[72P] [複製鏈接]

难得一见——老北京的七十二行及其民俗[72P]
! k& S( ~. h1 X, a0 O
  
2 W4 l. Y- c, b1 `( f9 D# F2 v$ J: T
& b/ ]& e  Z1 W4 [1 `  跑旱船   ; F* H( }' S( C! Z( t% b

5 @1 j3 r  \5 F% w9 \) d. ~  做席: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,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,上面再用泥覆盖。   
  S3 {# E! E( N( g. S. O5 X) W5 }7 M
  卖槟榔   叫卖槟榔糕的,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。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,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。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,并带着一个布口袋。买时可收现钱,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,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。售者的吆喝为“乱头发换槟榔糕!”   / i/ D, O+ ^1 x7 I" B1 Y! i
8 X% x, j2 m2 w3 R, N6 ]
  吹糖人儿   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,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。糖耗子是最便宜简单的糖人儿,吹糖人儿的小贩从用布盖着的小铁锅中,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块糖稀,放在手上揉成长条,然后放在木模子里,一吹,这条长的糖稀就膨胀起来,打开木模一看,竟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。“猴拉稀”就稍稍复杂些了,这是用手把糖稀捏制成一个小猴,立在一根小苇子杆上,底下是一个小糖碗,碗中放着一点稀糖糊糊,用一个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着吃。  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,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。所以北京人常以“吹糖人的出身—好大口气”来讽刺爱说大话、吹牛皮的人。   吹糖人儿的小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,这是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,成本虽低,而获利甚微,所以又有“吹糖人儿的盖大楼——熬着吧”一语,用来形容事情实现很不易,从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贩和民间艺人生活的艰苦。   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。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,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“香印”作为叫卖声。到了宋朝,赵匡胤作了皇帝,“印”、 “胤”同音,而封建时代,为了避讳,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。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,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。   
; d' z1 z! ], `: O5 v6 u
5 m4 |: C3 i# d5 i6 d( H4 z  卖琉璃喇叭   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。琉璃即玻璃。喇叭有两种:一种是小孩玩的,约一尺多长;另一种是成人玩的,长约三尺。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,状似葫芦的玩具,名曰“响葫芦”,北京又管它叫“倒掖气”、“扑扑噔儿”。所谓“倒掖气”是必须用呼吸的方法吹出声音;“扑扑噔儿”则是象声,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来回震动,发出“扑噔、扑噔”的响声。   
& e& I% }" K) s2 [& M# _
, O8 H% h7 G5 _, X2 D9 E  拾粪:也就是掏厕所的,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铁勺,晚上时还会拿一三面用纸一面玻璃的诸葛灯。   1 b$ Y4 j' P! ?; \; h
3 M4 u! p3 ]4 x8 V5 m
  卖玻璃镜:溶化后的碎玻璃作成薄片用纸镶好,上面画上图案出售。   
, E! ^8 N* Z8 P
- ~8 u1 e6 U! }: E5 U, p3 _; R4 s, d4 X  串铃卖药   卖药小贩或行医看病的先生使用的响器。北京人叫其为“虎撑子”或“镯子”因像妇女所带手镯。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,比镯子略小,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,外面留有一条缝。郎中以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的大孔内,用大指轻轻一托,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,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,随走随摇。卖药者身背药箱,肩搭褡裢,右手举一幌子,左手摇铃。听到铃声或看到幌子,就知道卖药行医的来了。   
+ N! j" _$ ]; S& P$ |  [- @. ?$ D
  耍耗子   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,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。沿街吹锁呐。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,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,而是由主雇讲价钱,叫到家内去演。演出时,将木箱上的木架支起来,仿佛是马戏团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缩品,有绳梯、吊杠等。每只小白鼠都会一两套诸如爬梯、钻圈、走独木桥等本领。   ; c" |5 g' p1 C' N, R0 [
0 ?( U1 o1 c/ ^/ M: L! a
  拉冰床   北京冬天的冰,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,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,这便是冰嬉与冰床。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。   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,在关外拥有一支善于滑冰并配有冰橇、装备精良的作战部队。以后在清宫的御林军中的健锐营也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上部队。   冰嬉是满族人的习俗。清代皇王们对于冰嬉十分重视,每年还要举行大典,亲临检阅。在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乾隆时期内廷供奉所画的《冰嬉图》。   民间的冰床是以木材制成床形,长五尺余,宽约三尺,可同时乘坐三四人。在木床与冰面的结合处以铁条镶嵌,以减少床的摩擦。冰床的主人在前牵绳以拉拖床体,借冰之力使拖床在冰上滑行,故又名拖床。由于惯性和速度的原因,牵绳急行数步之后,床主飞身跃坐床沿,此时冰床仍行走如飞。乘者心旷神怡,目爽气顺,家资富有的子弟,还将几张冰床甚至十几张冰床绞连在一起,置酒案于拖床上,饮酒赏景,由多人牵引,驰走如飞,其乐在陶然之中。   冰床还可做为交通工具,拉冰床的绳子是骆驼毛拧成的,以防冻手。拉冰床的鞋与众不同,是皮向内毛朝外的一种特制的棉鞋。   
' h# o' x+ I# b$ z4 C2 |) h7 i0 x6 U" V- ?
  吞刀   
4 Y3 {6 e8 K! n8 c
# L' {5 n5 W1 w; ^( M9 G! S, ~  攒香簸米   设高桌一张用簸箕内盛米香茶等数盅站于桌上,打金斗而下而所盛之物一粒不撒。   2 ~3 U) n# @( b
( Z2 y% t5 [* t1 n9 L: ]
  蘸羊油蚀:将羊油烧化,将油浇在灯芯上制成蜡烛,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,颜色分红白两色。   7 s+ K1 q) g& U! U% P# a

& M4 Q4 _! L6 H. J. I  卖雪花酪:冰激凌出现之前,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品,就是雪花酪。   明清时,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;是用刨床,将天然冰刨出冰屑,再用果酪(果子干)、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,在木桶或瓷盆内,用棍搅拌。然后盛入盅内,半饮半嚼。其名称传说不一,有的说叫“冰果酪”,有的说叫“雪茶”。说“雪茶”的人说,宫里忌讳“雪”字与“血”同音,中间加了一个“花”字,成了“雪花茶”。“雪花酪”大概就是“雪花茶”变来的。何时变的?不清楚。   雪花酪食之较冰激凌爽口,但制作全凭人力,是很中国的冷食。北京的天桥,天津的老三不管、鸟市都有制售的。   8 d% ~4 S1 L1 q/ w( K2 q5 @

" @8 N; g# P  ?! z8 l' r  卖蝈蝈   8 t( y, G, ~( |  o1 M' B- C

4 T/ |# w) ?3 g7 t# I  娶亲通信   2 ^( F; H8 M5 i* Z( d  q2 {& G

% |4 F2 \- L; O% N( S: N' n  指甲草染指甲   
+ \* o. G, |- |2 n. ]1 E9 ]# r9 V  W0 S6 N' c
  耍火流星   耍者以绳子一根,两头拴铁丝笼,内盛炭火,名曰“火流星”。耍时,两手弄绳、飞旋,铁丝笼内炭火,上下飞舞,火花飞溅,形似流星。耍火流星或双手飞舞,或倒地翻滚,或凌空盘旋,有“二龙戏珠”、“飘洋过海”、“背流星”等名称。   & Y( @: K8 I* T! m
8 B7 a7 l9 e4 F- v7 V# ~7 e7 `
  翻跟头:桌子上面放一板凳,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,将头放在板凳腿上,两脚也放在另一头的板凳腿上,然后翻身。   7 n$ J2 E7 X, @  y$ s+ p8 t
) X7 N, B% L9 `5 g: S% ]
  高跷会   
. ~. K! [' [' }4 w" R9 {& h5 \6 i4 W: q+ e- X. x1 e
  卖豌豆糕   把豌豆连皮焖烂,擦成软泥,堆成坨子,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,则称“豌豆糕”。卖豌豆糕的,一般有三种工具:一是手敲的大锣,用以招徕儿童;二是豌豆糕要成型,需要有模子;三是两根或三根大铁钉(其中一根钉子帽儿下缠有两三扣细铁丝)。   小孩子买豌豆糕,不叫买,而叫“抽豌豆糕”。因为买时,先要抽小贩手中紧握的钉子。抽赢了可得两块;不然只给一块豌豆糕。   2 r% R* d; r+ A2 i

* M4 y7 O) p/ V7 Y% ^# P! U. T  卖估衣   北京有估衣行,天桥一带有估衣铺、各庙会有估衣摊。所谓估衣,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,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,俗称“下剪子为估衣”。   估衣的成色很杂,上至绫罗绸缎,下至粗细棉布,款式能够隔朝接代,相差半个世纪,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。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,干这行确实有利可图。   估衣行的经营方式很特殊,以吆唤做宣传。伙计们每天照例把所有的货物逐件的折腾一遍,每拿起一件,都要吆唤出价码来:“这个吆唤卖,里面三新的大夹袄,就五吊八!”于是找来无数围观的行人.卖估衣讲究暗码儿和行话,谓之“暗坎儿”,也叫做“笔”,什么“老浑笔”、“柳字笔”、“桃字笔”、“番字笔”,直到 “杓字笔”,就是由一至十的数码。伙计们把一件估衣抖开先要翻过底襟瞧瞧码儿,然后马上进行心算,才能吆唤出来。   . ]4 r" w5 q- |" T( y2 ~

% J; o3 ~+ J5 f$ D2 @; [  送报:送报的多为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,所有外省奏折及谕旨都由内阁发到报房,报房印刷后发到各官宅。   
  r- O" r& ~) N( [
4 y( i, p  i, c/ E  雨水泡  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,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,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,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。   
7 C9 d- p5 H1 l9 {0 o8 \% e6 O3 @2 s9 A; J. o
  耍双石头   6 U: U0 g) q# n, x, Z; H* s

0 M- ^8 c2 e; F( o  摇车   , i. m& v/ U/ q6 Z8 ?
" s2 Y3 Z  d0 H
  卖仙鹤灯   用断香或庵观庙寺之残香,水浸令烂,捣和每料一斤。用樟脑二两,松香末一两,再捣烂和做成圆锭。每锭寸半长,如手指粗,一头平,一头圆,用针由平头处刺六七孔,约深寸二三分,不可刺得对穿,然后放入玻璃灯内,其烟自从嘴管而出,若灯芯一条,即可将火点其烟上,火即燃于烟际,离灯嘴半寸许。少顷,烟渐浓自能将火推开,极浓时能推火离嘴二三寸远,且超过其火光越亮,直至香锭烧烬,然后火始灭也。   $ C8 D! ^+ V7 V1 A& q% N4 _
( @2 Z) [- W/ V+ x( s/ W
  收拾锡器:肩背口袋内装铁锉钳子等工具,手拿竹杆上拴灯台茶壶等器到住户门前吆喝,为人收拾锡器。   3 \& i6 ]* Y* a' j: r% b. X: r  P
: q1 d. j3 H. B) ~7 o, p
  烙煎饼:用小米黄豆加水磨成糊,将其倒在饼铛上,用竹扒摊成薄饼即成。   $ }( W" U& M/ p4 t0 s5 Y! F( ^
; f& O6 R) y  Z: c- k% M
  耍碗   
2 P/ A  n  X! T: f7 P
- N6 Z5 k/ m4 i/ m2 d6 M  卖春联   , H8 X8 i& b/ {( ]" f5 Z: X8 b1 Q

4 Z' b6 s; Q; g+ a2 _3 n  卖鲜花   
8 Y- x5 R5 Q1 o) V. G
" W6 _5 w2 X7 x6 }  卖白薯   % h/ {) y/ R$ d
( N6 a( T! [' S8 [3 M
  舍冰水: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门前搭一席棚,放一木桶内盛凉水,上面放块大冰,上挂黄布四块写;皇恩浩荡;如果是民间施舍就写;普结良缘。   
! J! F* T2 V' _3 s7 ]; ]9 r4 H1 x( I4 Q: Y( b9 M  N; Y" ?9 _
  耍坛子   
- a$ r, ~( ]: w; b) s* A( z1 Y2 a7 b0 l: f! Y: E2 F
  打蛋雀:是一种训化表演。表演者将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抛出二三丈高,小鸟用嘴接住又连打三个。   
' q! e$ Y" P: {+ v1 v, X4 R, }
& c) W/ q* ~( \  顶宝塔碗   
+ P  V% o1 H: J2 Q* z6 X# U% @! a  h
% d5 O; e- n  T( K0 r% _  乞丐   
: M; r1 S8 R0 {, F2 n! g0 c/ U! V- c9 L8 z2 a5 o
  贩骡马   4 ~$ J, b, F0 h$ R7 w8 i

5 |7 o: x3 Q& I% v( `/ y5 K# `4 ^  架双拐   
7 E  O; l" f9 i0 L
9 D0 {1 }! S) h7 k; x& V$ T& ?  瞧香   瞧香的,即“巫婆”。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。由于昔日迷信成风,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,因此才使不少人,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,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。   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,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,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,她先磕头,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。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,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,让病人服下治病。   ; x$ U# I2 L, V- K

1 [% `( B6 j4 r, l, p  卖吊炉烧饼:其人用泥炉一个,内烧劈柴,铁链挂在梁间,以白面做成烧饼,上粘芝麻,放在泥炉之下铁盘内,少刻竟熟,名曰吊炉烧饼。   ' w. W; ~4 C8 N0 s* I

2 j# f& I- V  I, k  卖江米人:以糯米粉为主料,加小麦粉、水,着色,蒸成熟面团后,用刀、剪、簪、花纹模等工具,手工捏塑成民间小件玩赏工艺品。   1 w% I$ s! I& q/ c9 B- \: G. e! X, E

* |( T  E! X' S  u& `, F8 e5 x  卖艺   ) O  h+ c" ?+ s* f. U+ I+ q, J5 r" f
! q. |( R1 M0 K" B% l5 t- ^4 L
  瞽目人   北京瞽目人,在清初以前,也归“教坊司”所辖,而又单称“太仆院”,据传说有铁印一颗,铁马竿(杖)十三根,后雍正间裁除乐籍,瞽人也同时没了系属。至于传说:雍正帝因未登大宝前,传瞽人作乐未到,于是后来取消,这乃是齐东野语,不足置信。据说当初的太仆院,即在今大佛寺街瞽人会馆,未知确否?北京瞽人,数目虽不太多,却分了四五处聚会。   第一年代久远的要算大佛寺的“公益堂”,大佛寺街谁也知是因街西头有一大佛寺而命名,实东首亦有一庙,先亦称大佛寺,传说尚有“尉迟敬德督修大佛寺”的碑文。   此庙在康熙年中,即归瞽人所有,改祀乐卜先圣。此庙正门,巳不可见,第一汽车行即庙的正门前殿,后殿尚住瞽人,由旁开小门出入,此庙所住瞽人约十余人,即称公益堂的便是。   第二即为乃兹府路南三皇庙内的“务本堂”,为曲艺人才荟萃之处,此庙系在清道光年间由瞽人购置,此堂所属瞽人,有二三十人,翟少平、王秀卿即住庙内,王宪臣、张松山、曹雨亭、刘荩臣亦归此堂瞽友,不过因北新桥九顶庙弹套瞽人,声誉向在一般瞽人之上,百年来为王公府第所公认(前清时代一提九顶庙瞽人即为人特别重视),所以张松山等由其师父在世时,即相沿居住九顶庙,保持荣誉,终未迁徙,但也算是务本堂的会聚(王宪臣住名画家李雨林姻丈花园)。   第三是东裱褙胡同东口的“信义堂”,也是一处瞽人会所住处。   以上三处,凡北京内城的瞽人,都分别各隶一堂。不过最近西城,又立有一处“天成永和堂”,是为西城瞽人会所。北京外城的瞽人,有所谓“五会”,不过没有一定会所,临时召集,临时觅地罢了。瞽人所住庙宇,除个人在他庙租赁居住者外,皆为前辈瞽人集资所购公产,全称“三皇庙”。   瞽人所祀先卜先乐,计为五位,即天皇、地皇、人皇、旷祖(师旷)、朔祖(东方朔)。瞽人所学,不外“弹唱”、“卜算”两点,却多一半是全通,单学一点的很少,不过因某点专长,而专用某点便了。瞽人学艺,须有三位师父,第一是“业师”,即启蒙的师父,学弹唱基本功夫,卜算的《流年赶》、《开流书》,学成以后,好坏程度虽不可知,总以能拉出马竿去挣饭吃,即为业师所赐。第二是“保师”,保师固然是应负保证责任,保证业师必须尽心教授,保证徒儿必须学成供养业师,但除此之外,更须负“保徒”问业之责,不仅仅是一个保证人而已。 第三是“代师”,即瞽人从业师学成以后,如欲深造某项技能, 则须拜代师,所谓“拜门学某”的便是。   瞽目人的技能,除有特殊习艺以外,大部只分“算命”、“唱曲”两种。瞽目人算命,只有“六爻卦”、“推八字”两种:六爻卦以数的奇偶,占阴阳的推动,和有目人的蓍草周易相似,只要记清***卦的泰否,内外卦的配合,六爻的阴阳消息,便能应付一切,所以较比容易一些。占八字就太难了,谁也知道八字的四柱,由年上起月,只要记住“甲乙之年丙作首”的歌诀,就可以推出;日上起时,只要记得“甲乙还加甲”的歌诀便可以推出,至于某日是什么日干,那年有什么节气,交节时刻,有目人是须得翻《万年历》才能知道的,绝没有简捷方法。   但是瞽目人那能去翻书?所以瞽目人学推八字,首先要《开流书》,学《流年赶》,至少要背熟一百年的历书,一百年内的月建大小、二十四节气日子、交节时刻,都要知道的。不过瞽目人有个巧妙方法,只要记清每年正月初一日的日干,那一天立春,什么时刻,便可以推出一年的日干,也可以推出二十四节气,都是死盘子的。一年的大小建,以固定的字,编成歌诀,只记小建,加一天便是大建,例如:“正月寅山虎雷豹”,“正月观灯请会茶”,“正茶见秀明”,除去重字所有“正月寅山虎雷豹观灯请会茶见秀明”十五字,以任何一字都可以代表正月小建,每年七个小建,岂不是一句七言就可包括吗!虽然是巧妙方法死盘子,一百年也很难记,有目人谁也背不过来的。   至于我生、生我、我克、克我、比肩,以及正印、偏印、伤官、食神、正官、偏官,那就容易多了。以外灵机变化,地域感气等分别,就要看推八字的学识经验,又不止瞽目人为然了。 唱曲是瞽目人的主要技能,瞽目人唱曲,大半都会弹弦子,所唱歌曲大别为“细活”、“大路活”。   
' W  U3 t" B7 Q& S( F: d  o# M5 n6 Z# A  n2 B. y$ r) h( @
  技勇石   清代考选武童用物,私家练武亦用之.此图表现的是考试中的一个场景.清代武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进行。   一:童试,在县、府进行,考中者为武秀才。   二:乡试,在省城进行,考中者为武举人。   三:会试,在京城进行,考中者为武进士。   四:殿试,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,再通。   过殿试(也称廷试)分出等次,共分三等,称为“三甲”。一甲是前三名,头名是武状元;二名是武榜眼;三名是武探花。前三名世称为“鼎甲”,获“赐武堤及第”资格。二甲十多名,获“赐武进士出身”资格。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,获“赐同武进士出身”资格了。   
: {# Q1 z: }& I! h0 J4 {7 D: A2 E6 U& S0 c3 s
  戗剃刀:剃头店的剃刀不快找此人戗磨就可锋利如新。   
4 g* v1 c9 `6 A6 C2 T* h3 p
( |9 S: s$ n( ~' ?. g& ?9 J  动石磨:其实就是修理石磨的,谁家的石磨有了毛病找他来修理拾缀。   & p# @9 N) \6 o. V7 H9 V9 p: Z  y

3 A' z% r' `" q5 b3 H  卖糖瓜糖饼:腊月二十三,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,家家要买糖瓜儿,等到夜里祭灶王爷。   7 j/ m0 `- z" t9 j! Z7 Y

/ }8 j* w, a% a* Z$ u/ \! O  耍钹:表演者多为戏班中人,扮作道姑模样,在殿中完毕后耍手中铜钹,但见铜钹上下翻飞精彩异常。   
6 p" _2 T  @2 w8 s3 `/ c' c% X9 S( a) z9 M
  卖凉粉:前挑一盘上放碗筷作料等物,后面的桶里放着凉粉,凉粉用铜片旋成细条。   
$ O: Q# }( G* V8 x4 w' c5 d  v) P& t. V4 V' r/ m0 v
  三棒鼓   
& Z) f; h! f+ o1 U9 K% r
' ^" h  S3 _! q2 W  卖小鞋:四乡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数双,在花市或土地庙设地摊出售。   0 O, D, Z8 |0 `; j& n
+ L% E2 g% o0 ^  i& H
  卖豆腐   
+ R8 U1 g' Q0 _4 ~1 z1 }4 U
+ f4 o+ V* Q- P, |' W7 L: B  蹬梯子:旧时一种杂耍形式,多为女童表演.表演时下面的人用脚噔一梯子,女童立于上面作各种动作。   
& B8 Q1 T: c* W" ~
% u5 B, i6 O2 w0 q  做潮烟:京中烟铺交款烟叶制成方块,用铁刨子制成丝叫做潮烟。   
9 ~, h5 g, \2 y7 t* b$ Y
! ?3 e- ^4 W8 u0 ~3 {6 T  唱大鼓书   “大鼓书”是过去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。清朝末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流行。民国年间形成了奉天大鼓(也称奉调大鼓、东北大鼓)、吉林大鼓(也称东城调,流行于吉林市一带)、江北大鼓(流行于松花江以北地区,又称“屯大鼓”)等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,可见是相当盛行的。   唱大鼓书的服装、道具、伴奏都很简单。一只扁圆形的木框皮面鼓,支在几根竹棍组成的鼓架子上,演员一手击鼓、一手打板,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。还有的甚至不用鼓,一人自弹自唱,用脚打板击节,类似“单弦”的形式。其实,东北的大鼓书就是由“弦子书”发展而来的,据说还与满族祭祀时萨满在三弦伴奏下唱的“神歌” 有着一定的关系。至于演员的服装,和说评书、相声一样,外罩一件长衫即可,早期演出也不用化妆,弦子一响、鼓板一敲就可以开唱。后来虽然有了女演员(俗称 “女大鼓”),也只不过略施淡彩,外穿旗袍而已。   " j6 N; w/ Z5 ~. g

6 D) D/ U, r- `  卖鞋垫嬗垫   0 E( w  P9 u3 H0 D. O
5 I4 |0 L; X3 j& j2 D2 P3 o+ M/ I
  练皮条子:用木棍三根绑一架子,上拴皮条两根,用手拉着表演各种动作。   + ?; ]1 b8 X5 g9 |0 ?  K" Q$ c# [

3 f4 N0 C1 w7 J8 N0 l' E; v  剃头放睡   每日将头剃完,筋骨疼痛者,剃头的坐于高凳之上,其人躺在剃头的腿上,令其捶拿,其快活劲儿无比。这就表示了剃头匠除理发梳辫外,至少要学会按摩。这正像明代吴正伦《养生类要》辑古人对头发的经验,提出发多梳,能去风明目的养生之道一样。而清代北京的剃头匠除掌握梳、编、剃、刮、剪、剔、染等基本技能外,还会捏、拿、捶、按、掏、接、活、舒、补等医术,也正是为了使剪理发的内含更加全面。   ! v5 y1 P  G, x' r4 S

/ \0 C5 s3 W& y4 l  钻火圈   $ p! b  D2 z4 c4 u1 V
$ `5 E, O0 N1 R3 W" U. B
  箍桶   
9 B& F+ |2 k& `5 }( n3 p& W
; d+ }: O: S- I' D5 ?  卖“官图”儿:卖图儿在京城各处采访厅闻异事,然后编印成册到处出售,与今天发行报纸近似。早期的;狗仔队。   
4 F- Z3 A! U% O9 r5 L4 \$ l" U$ H
7 {: F% B( E& a5 {& E+ \2 x  赶脚:类似如今的出租,赶脚的把驴拴于城根,有需要者就骑上它,赶脚的在后面紧随其后。   
2 Y1 ~. |1 X2 z. `* N9 P2 p' }- {! }* _% b& g2 |# a
  卖蝈蝈   
# d2 D. C4 k" ^( ]  |% W6 `3 s* N& K
  撞钟   玩者两人以上,各用一个铜钱或钱大的铁圈,在墙上找块好石头,将钱撞在石头上,谁的钱远,就拿起来砸近的,若砸上就算赢了,若砸不准别的我钱,再由别人拿起来砸你的钱,谁砸准谁就为赢者。   
5 D" S  S  ]$ |; f; G! e
, V; [2 f, y, H3 q) j+ [  抽糖人:其人用白糖人物禽兽,出售时用竹签32根上面刻上点数放入竹筒,让买者抽取,如成付为胜不成付为输。   
4 p+ d  s5 S8 ?7 r( `% [) `
4 _5 S5 i+ p' G) Q, ]. S  过卖:类似现在的送外卖。   
# q. G7 C- A, U* M8 |2 X! a3 ?# x, X& h
  打连厢   又名《打花棍》、《金钱鞭》、《霸王鞭》,是北方流行的民间歌舞。舞者化装扮成旦、丑等角色,手持“霸王鞭”表演。清毛奇龄《西河词话》:“金作清乐,仿辽时大乐之制,有所谓连厢词者,则带唱带演”。清代民间画家所绘《北京民间风俗百图》中有“打莲湘”,文字说明为:“此中国打连湘之图也。其人乃戏班优〔伶〕扮成女子,手拿竹板、彩扇,用竹竿一枝,挖小孔,安铜钱数个,名为霸王鞭,在手中飞舞,或竹板上独立,口唱歌词,名曰‘打连湘’”。   
- u; v0 l9 X3 O# t$ y+ ^2 \4 l) r5 Q5 T' v& l7 X! ?5 z
  劁猪     r  z0 ]6 v0 H- w9 s' O! H7 i

( Q& d7 x' e& Q% B: X/ K0 p+ |  妇人卖花   4 _: F3 A- e7 j* L" ?

( Z# Z3 n. P- M( k0 j  上元节   自正月十三到十五,北京城热闹非常,晚间看灯,放焰火,地安门外鼓楼前这一带大店铺家家放“盒子”,有的还把大主顾请到二楼去看花,除此以外西皇城根儿北头儿路北有一座城隍庙,每年灯节有火判儿供人观看。所谓火判儿实际上就是一个砖砌的大炉灶,高约四五尺,外形像一个袒腹而坐的人,头上戴一顶双翅的纱帽,帽子是一个大砂锅,右手抱一牙笏,牙笏是一块铁板,生着火以后火焰从耳口鼻眼、肚脐和两乳冒出,围观的人很多。这也是灯节观灯看花之外的另一景观。火判一晚上要烧数百斤煤,都是由个人和商号捐的,三十年代末,没人捐资火判儿也就没有了。   ; ^: b* A, w" v8 _: {
) W2 K# z! P  K9 Q
  打糖罐儿   1 ^* ?6 `6 L4 T9 W

9 P3 |7 K5 n- g  道士化缘:道士身背画有神像的木牌,以及链锁和小磁娃娃等,手持铜钹沿街化缘,无子妇女用线拴其娃娃据说可得子。   
" V! Q! J/ X) C* @+ }/ b, ]
0 Q  r& J$ }6 d+ v, d( S+ g2 y! X6 h  汉官太太   
1 V/ ?0 O6 J+ U8 }
" w3 a, Y9 t+ G0 ?  打太平鼓   太平鼓,是满、蒙古、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。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。流行于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北、安徽等省区。   满族萨满祭祀用的太平鼓,鼓框用铁条弯成,鼓面呈椭圆形,长径48厘米,短径38厘米,鼓框高1.5厘米∼2厘米,单面蒙以马皮、驴皮或羊皮。鼓柄长20厘米左右,柄下端的大铁环直径16厘米以上,大环中串以直径6厘米的小铁环。鼓棰称鼓鞭,用竹制成,鞭长44厘米,鞭尾系以红绸巾为饰。 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、兴安盟流传的太平鼓,鼓框呈扁圆形,鼓面宽30厘米,鼓鞭用竹棍或细木棍制作,鞭尾系彩绸。   汉族民间流传的太平鼓,大小不一,鼓面呈桃形、扁圆形或团扇形,鼓面宽20厘米∼32 厘米、鼓框高1厘米∼1.5厘米、鼓柄长10厘米∼15厘米,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钹。鼓面蒙以羊皮或多层高丽纸。鼓框缀以彩球为饰。鼓鞭长34厘米。鼓柄和鼓鞭下端均系以红缨 穗或红绸巾。   太平鼓的鼓框均为铁制。虽鼓形不同,但鼓面都蒙以驴皮、马皮或羊皮,皮面光素或绘有花纹图案,鼓柄下端都缀有大铁环,环中还串有小铁环,其环形和数量各不相同。   演奏时,左手持柄举鼓,上下左右摇动,右手执鼓鞭敲击鼓面,可击鼓心、鼓边、鼓框或鼓背。击法有打、抽、叩、按、抖等,并同时振动铁环或小铜钹作响。太平鼓多用于舞蹈伴奏,常配合舞蹈动作敲击,边敲边舞。表演形式有单人、双人和集体等多种,常在农历正月新春或元宵佳节的喜庆活动中表演,是群众性的文娱活动。太平鼓既是乐器,也是舞具。咚咚的鼓声、飘舞的红缨,更增添节日气氛。   
, L! M4 X% v: }  I! i
: @5 j, E% y; P2 }  @* U  插扇面:每年立夏之后,画扇面的挎一扇蓝,上竖一杆拴各色线绳上有铁铃,同风吹叮当作声,人们就知是画扇面的来了。   1 J( G, Z4 A, @) W  [

0 S% }+ m; Z6 M  耍飞镖   
! U( P$ j$ X( E4 V1 e8 J0 K) R- k2 a! D3 d
  剃头   ) M& v& [2 h4 r/ x+ \

2 [; c9 J0 a6 J1 N  修脚   
. b8 S, R+ J. K0 v. \8 Y% N$ v- }9 Y$ o: \2 w
  医道   
( M+ F2 P: z" [: u; K9 A7 v' |
- _. o  t; U5 n2 ]+ J' O  耍叉:北京杂耍武档中,耍叉是单一功,叉上有铁环,耍起来哗啦啦乱响,光闪闪上下飞动,叉还能在脖子上不用手扶,自动绕来绕去,十分惊险。   
" f$ T) t9 M4 u" A" y. A, ?4 m) g. I0 ]; c
  焊水烟袋:工匠用小风箱和小炉加上铜锡焊药可将损坏的水烟袋修复一新。   $ N5 g4 S- @9 v8 j# [# b/ ?$ }. V

  a0 v4 b9 s5 O* u+ i. {2 J" d6 f  摆西瓜摊   0 v) N  E$ ?: g7 W
" z" a. T" O5 ]1 Q0 A# h
  卖皮鞭子   " j8 \. h5 x: H, L; K) }+ V3 e

; j  E/ B; q( p8 a0 A4 V* D8 ^7 |  批殃榜   如果有人死了,家人请风水先生验看死者,开具殃榜(或殃书),上写死者生卒年月、火葬和出殡时日等,这就叫“批殃榜”。在古代,如果没有阴阳生开的殃榜,官府还不开入地埋葬的“许可证”。   
) O! o& q4 f: g5 Q: u, e. J- S/ [! f. T9 J- L9 B# U
  点蒿子灯   汉族民间节日旧俗。流行于北京等地。农历七月十五,家家户户备蒿了一棵、荷叶一柄。在蒿子枝叶上挂许多纸条,里面包裹香粉,用火点燃,恰似星星闪烁。在荷叶中央,插一根蜡烛,名叫“荷花灯”。   
* R/ C4 {; g% I! P
; B, j" ^8 u6 A  卖大碗茶   6 U. i$ E. |" W  u8 F
' l# t4 \  W4 K% k; X
  窗户画儿   5 U- ?5 e1 N1 _, b! P! J/ s1 P% R

2 @/ m6 q6 ^# v! s. G# }  卖风车   
& [8 Q- c7 k, P$ ~5 `. n6 }) ]! `0 r: C: }. h1 V% K
  打梳头油   . Y' F% i  Y, {( v9 g

3 R. o+ V5 r# c. w1 z* a  卖小金鱼及蛤蟆骨朵大田螺   ' h# I& ?' V! k/ U7 p% M% h# @# k( C
/ ~# r( \9 _( _( p( H
  换绿盆:专卖上釉瓷器,釉色多为绿色,瓶瓶罐罐等小玩意,居民可以旧物交换。   . z' j$ z3 |4 J* A" @4 a
7 T# u: h' A8 U! i
  窝脖儿   解放前,在北京的马路上,常见有人窝着脖子,背着东西健步疾走。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。这种行业叫“扛肩”的,也叫“窝脖儿”。   过去,北京中上人家嫁女,多将嫁妆交与喜轿铺,由喜轿铺用红漆桌摆好,由人抬着(几抬、几十抬不等)穿街越巷,以示阔气。可穷人家嫁女,顶多有一大一小木箱,及脸盆、油灯等物,所以,只雇个“窝脖儿的”便一“窝”了事。“窝脖儿匠”常由喜轿铺代找。因此,这行人就归在喜轿铺的组织内。收入的二成交柜上入帐。“窝脖儿的”代人搬家,又须交车脚业包运人二成。因为,那时搬家多由车脚业包运。   另外,还有些“窝脖儿的”专归皇室懋勤殿绳子库管。这些人是专为慈禧太后扛运贵重陈设的。如夏天西太后到万寿山去避暑,“窝脖儿的”就得把她的心爱之物“窝”到那里去。每次窝运的官价是一两二钱银子,可实发不过八钱银子。   ) l2 \8 t0 D% H; V# ~
/ O- ~8 ^" E7 E2 L1 @* I
  锔碗   过去百姓人家,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,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(补锅匠往往兼锔碗),修起来继续使用。锔,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(称钯钉、钯锔或锔子),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。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。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,用线扎缚固定,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,做好记号,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,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(如钉书针大小)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。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,再用布擦拭,抹去多余的灰膏,一只碗就修好了。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。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、瓷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。瓷器的硬度很大,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,因此民间有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” 的说法。   还有,百姓居家过日子都图个平安吉祥,万一小孩不慎打破了碗,家人不会责怪,而是连称“好局,好局”。“锔”与“局”谐音,“好锔”,原意是可以锔,而好局就变成“局气好”的意思了,意为好运即将来临。倘若瓷器摔得过碎,无法修复了,这时家人会说“岁岁平安”。“碎”与“岁”谐音,这里也是利用谐音讨口彩,化懊恼为欢喜,化不吉利为吉利的说话技巧。   8 ^; l. O2 z8 h
9 ~  b8 W2 q1 e( G+ P9 J
  烧包袱   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“烧包袱”。所谓“包袱”,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“阴间”的邮包。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“包袱皮”,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。这口袋有两种样式:一种是有图案的,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《往生咒》,中间印莲座牌位,写上亡人的名讳,如“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”字样。另一种是素包袱皮,不印任何图案,中间只贴一张蓝签,写上亡人名讳。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。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,品种各地不同,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,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。   $ p  Q6 b( N/ F# s& D$ s

% A/ K- _9 H$ Y0 a$ a! b  宰羊   
$ t, w2 u/ q" F" M( O, [+ O" E7 B* G
  小什不闲乞丐: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“小什不闲”乞丐,打着小钹,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。   ' ^% ]- W3 T" c* ~# e
: m+ G2 l5 |* D" c% s4 I
  卖鸭蛋   
( D5 N; s5 L; M* \1 Z2 p* P0 t# u
: u! f! {. M- z& @7 P  卖芝麻秸:老北京腊月二十五日以后,开始卖芝麻秸、松柏枝等物,为除夕、踩岁做准备   
: `. x6 w; n3 `5 ]' E7 x' Z, m9 U6 s) `& W* h: W) P6 `
  卖扒糕凉粉   扒糕、凉粉是北京传统的大众化冷食,在市井食品中占有显著地位,集市、庙会及娱乐场所都有,每条胡同也都有小贩叫卖。扒糕是用荞麦粉做成一块块的饼,蒸熟、冷却后切成小块,佐料而食,利用荞麦又滑又凝的特性,冷食比热食好。   凉粉就是绿豆粉制成的粉冻,也是粉房的产物。滑嫩呈半透明块状,也以冷拌为宜。   扒糕、凉粉两种作一个担子上卖,凉拌的作料有酱油、醋、调薄的芝麻酱汁、咸胡萝卜丝,此外就是辣油、蒜汁和芥未汁,总之以酸、辣、凉为主,真正起调味作用的是芝麻酱汁。天热,扒糕、凉粉整块浸在冷水中,或用冰镇。冰上罩一层白布,架在板上,上面放凉粉等。扒糕用小刀切薄片,每块大约二个铜板。凉粉不固定,随买主任意买多少,用薄铜片刮成细条放在碗中,加上佐料,辣油、蒜、芥随买主意或要或不要。味道除酸、辣之外,取其凉。凉粉滑嫩易下咽,扒糕有韧性,要咀嚼,味较纯朴,从立夏卖到秋分,极受市民欢迎。   7 W8 M% c: G- H1 d) c' w

' c8 \! Q3 H& j# y# H" I* Q- u  卖桑椹大樱桃   
4 c1 \1 Q" T: V% N" @0 r/ ~5 ~+ ~* w0 h, g3 M4 x. a' F
  磕泥饽饽   老北京庙会、集市上有卖泥饽饽模子的摊儿。先买回一些泥饽饽的模子,再从护城河外挖回些黄粘土,用水和好,放在模子里按实、抹平、磕出,就成了泥饽饽。泥饽饽种类很多,有狗、猫、虎、豹、鸟等。

評分

參與人數 1威望 +45 收起 理由
amoebi + 45

查看全部評分

收藏收藏 贊贊(0)
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,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︰1宣傳
桃妖视频站,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
累計簽到:96 天
連續簽到:1 天
沙发
發表於 2013-6-6 00:02:55 | 只看該作者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中华的好多传统我们后辈也只能通过图画来再现当初的景象
累計簽到:3 天
連續簽到:1 天
板凳
發表於 2013-7-2 12:14:03 | 只看該作者
VIP精品區,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,輕松賺金幣
加入VIP,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,超級棒
现在是很少了,都失传的文化。

回復樓主 親!! 現在是淩晨!妳失眠啦?餓啦?通宵加班?還是想WK啦?

 分享同時學會感恩,一句感謝的話語,就是最大的支持!  歡迎交流討論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注册

本版積分規則

c重要聲明: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,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 由於本論壇受到「即時上載言論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,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「真實性、立場及版權」等問題,請聯絡我們:[email protected]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(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)| SiteMap[網站地圖]

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